农工党中央: 积极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进程 本报讯 (记者黄 蓓)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农工党中央向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交《关于积极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的提案》。 提案指出,当前中医药事业将走进新发展阶段所要求的发展路径。中医药现代化将从行业方向指引转向国家阶段目标任务的基本要求;中医药产业化将成为产业链、供应链完整性和自主可控能力的组成部分;中医药对人民群众高品质健康生活的保障将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方面;中医药国际化将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积极力量。然而,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的独特作用发挥还不够;中医药的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进程缓慢。 提案建议,一是建立中医药科技创新国家队新型举国体制。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中医药工作部级联席会议制度职能。持续改善中医药科研条件,强化需求导向,将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体系融入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体系,优化和整合中医药科研力量配置与共享,强化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建成中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多学科融合的科研平台,推动地方、区域中医药科技创新中心组建,强化中医药领军企业和丰富中医药中小企业业态。改革中医药科技创新评价机制,努力为优秀中医药人才培育适宜的成长环境,形成规模较大、布局合理、优势明显的学科体系和科技创新基地群,充分发挥好中医药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的独特作用。 二是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中医药制造业、服务业产业链供给链的完整性。全面梳理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成果,完善中药资源区划及动态监测技术方法和体系,提升中药材监测技术水平,稳定和提高中药材质量和安全性,提升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的能力,强化道地药材知识产权保护。针对中药创新升级的“卡脖子”技术和关键装备缺失问题,以关键共性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现代工程技术为主攻方向,突破一批中药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深度挖掘中医药原创资源,将中医药传统方法与现代医学操作路径有机结合,落实经典名方制剂简化注册,围绕中医治未病、诊断、治疗与康复仪器研发关键技术,与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有机融合,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供给,催生一些以需求牵引供给、以高质量供给拉动潜在需求的新业态与新模式。建立统一规范的中药质量评价标准,提高各省份指标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制订长期化、周期化的中药再评价规则,合理公平地反映药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完善医保控费和临床合理用药的政策监管体系,强化中药评估、评价的作用与定位,包括临床路径、药物经济学评价、循证医学研究、重点药品监控、用药目录管理等,在药品招采中实现“优质优先”,鼓励使用中药,促进整个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大力加快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结束,但中医药在抗疫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与贡献使国人振奋,让全世界瞩目,也为加快推进中医药国际化提供了契机。应积极推动开展中医药抗疫国际交流合作和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研究制定一批国际、国内认可的道地中药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为全球卫生健康事业,尤其是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加强国际药用植物资源普查开发及利用,促进中医药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与创新,选择临床应用广泛、国际认可度高、出口份额大的常用中药材及中药大品种,以及中医诊疗需求,推动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药典、美国药典和欧盟药典,进一步提高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中医药进入国际医药保健主流市场,确立中医药在世界传统医药的主导地位,促进中医药国际化。